浏览数量:27 作者: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4-27 来源:本站
春之美,在于希望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解决课堂缺少思维发生的问题,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托,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 高阶思维的培养,4月27日,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走进幽默风趣的语言,促进思维提升”主题教研活动顺利举行。拉萨路小学江苏省特级教师贾卉、迈皋桥小学教育集团刘晓红校长、中电颐和小学吴学莹校长、中电颐和小学倪晓媛副校长、迈小集团各分校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殷静雅老师主持。
活动一:课堂观摩
印丽萍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印老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相关教学、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同步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在“我会品析”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在何处?印老师抓住“应声”和“未闻”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在理解孔君平在调侃杨氏子与杨梅同姓氏,杨氏子回应孔君平与孔雀也同姓氏巧妙之处的同时,品析杨氏子“甚聪惠”也懂礼貌的人物形象。
活动二:专家讲座
讲座伊始之前,拉小贾卉老师肯定了印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可取之处:课堂目标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的思维有所发生延伸。此外,贾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让倾听成为课堂习惯,学生补充回答的前提在前一个孩子的表述是否完整,而不是反复生发一个语文思维点;文本在心,课堂在心,学生在心,语文课堂才能得心应手。
紧接着,贾老师带来了一场《深入课堂 提升儿童思维》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思维的概念及发展意义;二、新课标中对思维的阐述和理解;三思维在课堂实践中的培养策略。
贾老师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就是发展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唯一路径就是在“语文学习过中”,必须“通过语言运用”来实现。教师教学要让有直觉思维能力的孩子、有敏捷思维的孩子变成能够拥有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的孩子,让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活动三:领导总结
活动最后,迈小集团刘晓红校长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刘校谈了以下几点收获:一、语文课堂要想像数学课堂所学后当堂训练、像音乐课堂立即学唱,语文教师就要把课堂思考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训练学生思维,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实、才深;二、要在课堂中多实践思维的培养策略,如思维导图;三、要多像自己周边有思维能力的人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四、发现文本的奥秘,多阅读多思考多挖掘,教在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关键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需要立足于实践,在原有和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尝试、改进和更新。本次颐小·拉小手拉手活动为参会教师带来了新鲜的教学理念,为高阶思维的培养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指明了高阶思维培养的方向。
图文:吴慧慧
审核:印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