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46 作者: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5-13 来源:本站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源自反复的磨炼与研讨。2022年5月12日上午,中电颐和家园小学数学组的课例研讨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全体数学教师在吴敏主任的带领下,围绕“一课一题,助推高阶思维培养”主题展开了活动。
首先,赵君媛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课例《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这是二年级的一节计算课,赵老师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以这一问题为驱动展开了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由不退位减法到不连续退位减法,进而过度到本节课的连续退位减法,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在新授部分,赵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互相评价,逐步探索出算理算法。赵老师还针对计算过程中的易错点进行了反复的追问,让学生在听、说、思考的过程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接着通过对比,把不退位减法、不连续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它们在竖式计算过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达到思维的提升。
教有所思、听有所悟。课后,赵老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分享了设计教学过程时的想法。
接下来老师们结合本节课例,围绕“一课一题,助推高阶思维培养”的主题进行了推心置腹地交流,纷纷说出自己的听课感受和建议。
戴仔巧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计算教学中,高阶思维体现在正确运算、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这三方面,而这三方面在本节课中都有所呈现。李云主任觉得,在新授部分,赵老师先展示了学生的错例,引发学生思考,再进行生生评价,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对错题的分析、对其他同学的评价都体现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薛静老师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很清晰,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但在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齐说的部分比较多,虽然这样能提高参与度,但效果却不如学生单独说的好。练习部分的时间可以稍作调整,在学生板演竖式计算时,可以重点针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评。
最后吴主任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大家的建议做了总结:
1.注意每个环节时间上的把控。计算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算练习的时间可以缩短一些,在解决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
2.渗透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在练习中,学生算错时,可以借机渗透估算,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得数,然后集体验算。
3.调整板书的结构。板书不光是可以展示学生计算过程,更要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升结构化的认知。
课例研讨活动需要教师自身具有敢于展示的精神,是一次专业的成长,更是一种对完善自我的追求。对观摩研讨的人来说,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互相学习的机会、一次专业视角的扩大。本次校本研修活动虽然结束,但它像石子落入水中激荡起阵阵水纹一样,带给了教师源源不断的思考与成长,领略同行的教育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