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胸中有沟壑 教学应不同——低语组课堂教学侧记

浏览数量:3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5-02-06      来源:本站

“正学”课堂系列·语文教学研究(一)

胸中有沟壑   教学应不同

——低语组课堂教学侧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构建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具有任务重、难度大、牵涉面广的特点。为了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我校在“颐和文化   养正教育”校园文化理念的背景下,努力挖掘“正学”课堂内涵,构建带有自己文化烙印的理想课堂。

   学校教科室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早就开始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正学”,即学之根本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习回归到学习主体——学生,老师要在让学、助学的过程中努力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带着这样的认识与思考,9月3日,我校刘晓红主任面对全校老师开设了一节校级研讨课。

   从读——说——写,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密相扣。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了二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双手捧书……”“写字时要做到……”一个孩子领头,其余孩子跟上,一系列简短有力的口号是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外显。整个教学活动中,可圈可点的是刘老师对学生差异性的时刻关注。例如:说话训练环节,刘老师这样设计:出示填空题让B(优秀生)填写——让C(待优生)朗读积累——A(特优生)看图说话——B(优秀生)练说——C(待优生)仿说积累。

   课后,在评课议课环节,刘老师认真听取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建议。每一张听课观察表刘主任都细心地收集和整理,以备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敢于将思考融入课堂,率先进行教学研究,在赢得了老师们支持和认可的同时也促发了大家的积极思考。观课议课的老师毫无保留,纷纷贡献自己的“金点子”,这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研讨现场,智慧碰撞,快乐共享。

   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的功力不是一蹴而就炼成的,是一个冷(冷静)、慢(时间)的过程,但正如新教育所说: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是的,真正的行动,真正的研究,本身就是收获!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