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5-02-05 来源:本站
(1)为什么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索这种学习方式后必然出现的现象。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看事物的着眼点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算法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承认算法多样化才能承认学生的自主探索。
(2)本单元教材中是怎样呈现算法多样化的?
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方式是例举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13-9呈现了三种算法:第一种是破十减,先从10个里减去9个,再把盒子外的1个和盒子里的3个合起来得到结果;第二种是平十减,先减去盒子外的3个,平了10,再减盒子里的6个得到结果;第三种是做减法想加法。15-8呈现三种算法,分别是平十减、破十减和做减想加。另一种方式是只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3就是这样的,只提出“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这个问题。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学生的思路除了破十减、平十减、做减想加外,还有一种就是利用过去学过的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的体验,即利用两道相关减法算式的联系,由一道算式想到另一道算式。例如,例题在算出11-5=6之后,就应该据此得到11-6=5。这一段的运算绝大多数都可以采用这一种思路,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中的部分习题就是强化这种思路的练习,这条思路又很简洁,所以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但前提是对前面的减法计算必须很熟练。
(3)怎样处理教材中例举的算法?
例举的算法是教材编者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的预测,是帮助教师把握教材预测学情用的。课堂实况与教材预测完全相符的情况是很少的。一般情况下,课堂上只研究学生想到的算法,这些算法不管是书上有的还是没有的。对于书上低水平的思考方法,例如一个一个地减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说明这班学生认识水平是比较高的,不要再降到低水平上去研究;对于书上高水平的思考方法,例如想加算减,如果学生没提到,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我们知道4+5=9,就很容易想到9-4=5,9-5=4,那么做13-9时,你会想到哪道加法题呢?如果这样引导也无效,这种方法暂时不学,在组织练习时安排9+4=13,与13-9=4的沟通练习,再引导学生想加算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