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21 来源:本站
【养正颐小·教学】操作探究明算理 科学衔接助成长
——记中电颐和家园小学数学组第二次校本教研活动
春和景明,万物滋长。在这明媚的春日中,中电颐小数学组如期开展数学教研公开课展示活动。为了促进科学幼小衔接,提升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3月21日,我们全校数学老师在名师工作室聆听了一年级戴仔巧老师一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
本次戴老师所教学内容为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堂伊始,戴老师用一组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唤醒学生们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随后口答整十数的组成,更是起到了揭示课题的作用,帮助学生提起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学习中,需要让我们的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基于此,戴老师设计了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一年级的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需要通过实物操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戴老师给与了学生们充分的空间,利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并且鼓励同学之间的思维交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有了充分的感知、理解与认识。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思想的互相碰撞方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绽放出最绚丽的烟火,在评课环节,每个年级组的老师都积极参与评课,大家对本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交流了本节课的亮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次教研活动让数学组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高年级组的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层次清晰,富有趣味性,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较好的体现了科学的幼小衔接主题。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自然流畅,为学生们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年级组的老师们认为,本节课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操作材料都很符合学生的特点,在操作交流中,自然地帮助学生明晰了算法和算理,活动设置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低年级组的老师们认为,本节课层次清晰,板块环节紧扣主题,对于教学细节的把握十分到位,扩展合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多加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语言灵活使用。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促进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颐小数学组走在不断探索的路上,我们蓄力、实践、展望,不断预见新的突破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