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 作者: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5-09 来源:本站
【养正颐小·教学】聚力研教学,备课促提升
--中电颐和家园小学数学组第五次集体备课活动
2025年5月8日,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数学教研组各自开展了本月集体备课活动。此次备课以“精准把握课标,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各年级组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深入研讨,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年级组老师就第六单元《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行备课。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这一数量关系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加减运算意义及其应用的关键节点上的知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主要基于"添上""合并""求剩余""求另一部分量"等现实背景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根据运算意义选择加法或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后,学生还将进一步抽象概括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常见的加法数量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和加深对加减运算意义的理解,还能积累更多对加减法数量关系的感性认识。
二年级组二年级数学组围绕《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进行了集体备课。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一个重要内容,角的概念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首先,由戴老师对本单元进行教材解读,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建构角的概念,积累几何学习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接着,程老师提出先让孩子初步建立角的表象,感受角的大小,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然后,薛老师指出在认识直角时,先初步感受所有直角都是相等的,接着再初步感受锐角和钝角。进一步丰富对角的大小的认识,最后让孩子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最后,老师们讨论了练习题型的设计,通过多样性的设计题型让学生逐步探索,发展空间观念,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
三年级组老师本次教研重点研讨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单元,重点研讨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进阶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概念建构。怎样突破"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通过研讨,明确了以下教学策略:1. 采用"实物操作→图示表征→符号表达"的教学路径。2. 设计"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的递进活动。3. 利用数形结合,通过图形辅助理解分数意义。通过研讨,三年级组明确了本单元教学要抓住"整体概念建构"和"分数计算算理"两个重点,采用生活化情境与操作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单个物体分数到整体分数的认知跨越。
四年级组老师在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体备课中,针对学生认知难点展开深入研讨。尽管学生已初步掌握基础图形的直观特征,但本单元需从感性认知过渡到抽象定义,教学复杂度显著提升。先导课反馈显示,学生在画三角形对应底边的高时易出现位置错位,且常混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判定标准。为此,备课组提出三项核心策略:通过具象化建模策略,利用钉子板拉扯实验验证三角形稳定性;采用动态化辨析方法,借助几何画板演示梯形腰长变化至两组对边平行的过程;针对分层突破需求,开展“移动底边挑战赛”,引导学生在不同底边上标注对应高。
五年级组老师们围绕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进行研讨。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而且在探索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蕴含了一些重要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启发他们灵活应用有关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把分数加、减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组老师针对期末复习展开了讨论,指出:本阶段复习的重点是对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进行整合梳理,通过经历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的解答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教材的分段帮助学生构建数与代数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全面地把握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在教学中应随着复习的进程设置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让学生注意对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主导,用小组交流和独立完成的形式进行教学。
此次集体备课不仅凝聚了团队智慧,更为后续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中电颐和家园小学数学组将继续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图文:陈欣然
审核:林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