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5-13 来源:本站
【养正颐小·教学】具身体验激活量感 实践丈量培育素养
——数学组第六次校本教研活动
5月13日上午,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名师工作室,程阳老师执教的《我们身体上的“尺”》创新课堂引发热烈反响。南京市晓院附小顾新佳副校长全程观摩并作精彩点评,颐小数学组全体教师教师参与研讨。
【情境激趣启思维】
课堂伊始,程老师以“尺”字溯源导入,当课件呈现“身体尺”课题时,孩子们纷纷提出“身体尺有哪些”“怎么测量”等充满童趣的问题。通过观看绘本视频,学生们自主发现“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程老师引导学生现场比划:张开拇指中指丈量“一拃”,伸展双臂感受“一庹”,迈步体会“一步”的规范测量。课堂瞬间变成欢乐的探索工坊,孩子们在肢体律动中建立空间量感。
【实证探究悟真知】
在测量验证环节,程老师巧妙设计分层探究活动。第一轮自主测量中,学生使用软尺精准测定各身体尺长度,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一庹长≈身高”的生物学规律。第二轮进阶实验,小组合作探索身体尺与米尺的换算关系:通过铺摆测量得出“1米≈8拃≈2步≈5脚”等生动结论。当学生发现不同个体数据差异时,程老师及时引导思考生物多样性,培养科学辩证思维。
【迁移应用显智慧】
实践环节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运用身体尺丈量教室:有的用“拃”测课桌高度,有的以“步”量黑板长度,更有创意组合“脚+庹”测量走廊,展现出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顾新佳副校长在评课时特别点赞这一设计:“从具身认知到迁移应用,完美诠释了'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专家引领明方向】
评课环节,顾新佳副校长盛赞这是一堂“有生命力的数学课”:“程老师用‘认识—测量—关联—应用’四阶模型,将量感培养融入身体实践。当学生发现‘一庹≈身高’的生物规律时,科学探究素养已悄然生根;当用身体尺估算教室尺寸时,数学建模思维自然发生。”他特别指出,课程通过三个认知跃迁——从模糊感知到精确测量、从个体数据到普遍规律、从知识掌握到迁移创新,为量感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这堂充满身体力行的数学课,不仅让学生触摸到量感的本质,更让在场教师看见:当学习真正发生在指尖、足下与臂弯间,核心素养的种子便有了破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