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我在拉小这五天(三)

浏览数量:0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5-02-05      来源:本站

——与拉小杨主任谈校本课程

题记:五天有多长?说它短,以每天11小时(早700到拉小,晚6:00离开校园)计算,不过55个小时而已。鲁迅先生曾说弹指三十六年,这55个小时真的不值一提。然而,这五天中却有许多值得记忆、值得用文字去留念的,这些将是永远……

 

此次去拉小,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我的主要任务之一。下车伊始,就赶紧与指导老师碰面。毕竟值得学习的内容太多太多,而五天的时间又太短太短。能学一点是一点啊,呵呵。

拉小将智慧教育作为学校校本发展之路的选择。在与拉小学校发展部的杨主任交流中,我初步了解了拉小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实践。

1.以“慧学、慧玩、慧生活”为理念,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标——使学生、教师和学校更智慧。从而构建了校本课程的结构体系。

2.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星期三生活学校。“星期三生活学校”是孩子们的最爱,在“智慧园”里,孩子们“走进南京图书馆”,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感受文化的气息;孩子们“走进大学”,漫步于一栋栋古老的教学楼,张望着大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另一种校园生活;孩子们“走进农村”,在田埂上辨识农作物,在菜田里观察农民的劳作……

3.创办校本节日,积淀学校文化传统。“1+1创造节、“大嘴巴”英语节、“童瞳”读书节、“小五环”运动节、美术节、艺术节……围绕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主题,对不同的节日赋予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智慧。

纵观拉小的校本课程,两个关键词深深地印入心底,一个是“顶层设计”,另一个就是“团队组建”。拉小之所以走得快、走得远,首先是因为学校有了一个深思熟虑的理念。这就相当于一个军队的统帅,一群大雁中的领头。这个环节是最为重要的,好的理念既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当理念确定之后,就进入到了第二个关键之处——团队合作。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人一个金点子就汇成了“智慧园”。

现在,我们中电颐小也在积极思考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与拉小老师、领导交流的时候,他们认为我们学校根据“养正”理念建设的校本课程如果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这个理念更偏重与德育内容。虽然如此,但也正因为有了难度才更有挑战的意义和空间。而今从拉小归来,我要在借鉴拉小经验的基础上,从“正心、正学、正行”入手,先搭建起校本课程的框架。然后,招募教师加入到我们的研究队伍中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加油!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