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0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5-02-05 来源:本站
——读《在发现中追寻评课的最高境界》有感
早读课时,读了朱华贤先生的《在发现中追寻评课的最高境界》一文。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几句话:
1.课堂教学是极具个性的艺术,别人用得好的,不一定就是自己也能用的。教学没有时尚,教学应当摒弃浮躁。教学崇尚的是独特而鲜明的个性,是真实和真诚,是身后的积淀。
2.教学可以风格各异,但都需要考虑适合与恰当。所谓适合与恰当,就是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高度吻合。只有适合与恰当,才能使教学个性产生魅力,才能闪耀教学风格的光辉。
长期听课让我有这样一种感受,语文课堂像时装展览一样,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会儿流行这种款式,一会儿流行那种衣料。流行之源头,往往一些著名教师在大型公开课上某一招式的亮相,教师们听了看了,立即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名师引领时尚,其他教师紧随其后,有的教师是照搬照抄,有的教师会创造性运用,有的则可能在邯郸学步……
长期以来,我一直困惑于此。我在心中始终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应该履行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像演员一样或煽情、或夸张、或假装。教师应该是真实的存在。因此,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排斥上公开课。而今读到了朱华贤先生的这段文字,我释然了,因为老师的煽情、张扬等都只是个人的教学风格。无论你是什么风格的老师,首先都要立足于一个根本——教学的真实。正如朱华贤先生所言:“教学崇尚的是独特而鲜明的个性,是真实和真诚,是身后的积淀。”
是的,教师需要真面学生。唯有真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