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5-03-16 来源:本站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姓 名 |
徐苏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2年11月 |
|||||||||
行政职务 |
校长 |
专业技术职务 |
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无 |
电 话 |
13851500474 |
||||||||||||
工作单位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pplxusu@sina.com |
|||||||||||||||
通讯地址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邮政编码 |
210028 |
||||||||||||||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
C |
|||||||||||||||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
1.主持《基于网络主题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已经结题。并荣获江苏省十一五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 2.参与《创设多样化小学校园英语环境的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已经结题。 3.主持《非智力因素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价值影响的实践研究》,南京市个人课题,已经结题。 4.主持《学生注意转化理论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模式研究》,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尚未结题。 5.主持《小班背景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尚未结题。 6.主持《建立“伙伴式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性研究》,南京市个人课题,尚未结题。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浅议有效教学中教师的价值取向》
|
《南京教育》(2012年第5——6期) |
||||||||||||||||
《孩子,你“被操作”了吗?》
|
《南京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5期) |
||||||||||||||||
《由“圆柱的认识”教学引发的思考》 |
《知识窗》(2014年第4期)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
刘晓红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二级教师 |
教学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课题组具体负责人 |
|||||||||||||
李世刚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高级教师 |
小学教师教学研究 |
教师教学管理、推行实施政策
|
|||||||||||||
葛家金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一级教师 |
儿童学习研究 |
提供阅读书籍、 研究儿童行为 |
|||||||||||||
唐丽娟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一级教师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低年级组教学研究
|
|||||||||||||
周荣婷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一级教师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教研活动筹划、组织
|
|||||||||||||
祁晓燕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二级教师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活动、人员等协调
|
|||||||||||||
吕 婧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二级教师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文字、图片 资料整理
|
|||||||||||||
张世琴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一级教师 |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
高年级组教学研究
|
|||||||||||||
李 梅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一级教师 |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
中年级组教学研究
|
|||||||||||||
王 羽 |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
二级教师 |
小学综合教学研究 |
活动观察、数据分 析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阅读力:阅读力即阅读能力。关于阅读能力,国际儿童评估计划(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这样定义: “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文字的能力。旨在达至个人目的,发展个人潜能,并能参与社会。”也有学者认为,阅读力是指对一切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阅读的过程是注意、感知、理解、想象、记忆等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观察力、理解力、创造力、记忆力等主要的学习能力,是评价学习能力好坏的主要依据。阅读力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总之,阅读力是语文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
2.“统整阅读”:“统”,即统一;“整”,即整合;统整阅读是指将主题内容、风格结构等相近的文章进行整合,在统一主题的带领下开展阅读的行为。统一主题的内容,整合阅读的方式使它区别于关注教学策略的群文阅读,也区别于关注教学内容的主题阅读,它在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这二者的基础上进行了统整,既关注阅读的内容也关注阅读的方式。 3.基于提升小学生阅读力的“统整阅读”的实践研究:是指在小学课堂中通过对将主题内容、风格结构等相近的文章进行整合,在统一主题的带领下开展阅读的方式,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最终目标,以发现、创造、推理为课堂核心,以归类整理、对比分析为研究手段,以机智、顿悟为表现形式的课堂实践研究。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课堂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提升张力。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1.关于阅读力的研究 (1)关于阅读能力,国际儿童评估计划(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这样定义: “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文字的能力,旨在达至个人目的、发展个人知识及潜能,并能参与社会。” 在PISA对阅读能力的定义中,阅读能力被细分为“理解、运用和反思”三个不同层次的能力。同时,PISA在界定阅读能力定义时,特别注重阅读能力的实际功能,反映出明显的社会取向,它视阅读为一项社会活动。 (2)台湾相关研究机构认为阅读能力有八项指标: 辨识细节、读出主旨、先后排列、辨识因果、预测情节、进行推论、取得结论、批判思考。 (3)“江苏省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则提出阅读能力的四项指标:整体感知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合理使用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 (4)“亲近母语”认为,儿童阅读力应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运用的能力。具体说,儿童阅读力应该包括这样几项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推断解释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联结运用能力。 2.关于统整阅读的研究 (1)美国的“统整阅读”:为了符合全美「各州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的要求,肯德基州自2012年开始规划及扩大实施中小学科学与社会学科统整阅读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将该学科内容的教学与阅读及写作教学结合,运用语文艺术领域标准统整纳入科学与社会学科的课程、教学与评量过程。 由於「各州英语/语文艺术及历史/社会研究、科学与科技学科的读写共同核心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English Language Arts & Literacy in History/Social Studies, Science, and Technical Subjects)呼应「提升大学及生涯准备度」(college and career ready,CCR )的主张,要求各州的课程与教学应培养学生蒐集、理解、评监、综合、表达的能力,主张这些能力是来自所有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而非分割,所以「各州共同核心标准」要求各学科应将阅读写作能力视为「共享之责任」(shared responsibility),进行跨学科的阅读教学。
清华附小 学科间整合 蒋军晶 群文阅读 3.我们课题的研究价值。 国内外对阅读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从本质上讲,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是一脉相通的。可以说,本课题是国内外既有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但与之不同的是,本课题是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小学的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目标,以探索起源、寻根究底为研究手段,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采用集体教学的模式进行。在这种课堂时空内,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智慧碰撞,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认知更加完善、合理,出现1+1>2的效果。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1.研究的目标 (1)教师层面: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了解儿童阅读需要,促进教学行为改进,形成精品案例。 (2)学生层面:探索小学生统整能力的发展序列,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力。 (3)课堂教学:总结归纳“统整教学”的教学策略,为师生教与学服务,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2.内容与重点 (1)阅读力的内容要素与指标评价研究 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循环递进和有所侧重的原则对阅读力涵盖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分析,分解出各学段阅读力关注的要素,确定各学段学生阅读力的评价指标。理清研究目标的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实践提供改进的依据。 (2)梳理教材,确定“统整阅读”的主题研究 我们认为教材的文章与文章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有可统整的内容。我们将以教材为主,以学科、课外知识为辅按照阅读力的内容要素进行主题梳理。主题内容应是关注学生阅读力的提升。 (3)“统整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我们认为“统整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既包括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也包括个体独自依据教学实际的改进和创新。“统整阅读”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精读一篇——略读多篇——对比发现——评价总结。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精读、略读的教学策略有所不同。 (4)“统整阅读”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指标研究 如何判定“统整阅读”教学行为的得与失,在过程中评价是有效的策略,没有现成的评价指标照搬照抄,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和阅读力的内容要素等设计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案,突出各学段的要求及其操作性评价,最后在研究过程中予以总结。 (5)阅读力的提升与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如何使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力的提升,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指导策略并有效挖掘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如教材内容、学习伙伴、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等。因而,指导策略的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情感因素的调控、个性差异的关注都会影响指导策略的产生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1.研究的思路 (1)以教材为蓝本,梳理“统整阅读”的教学主题; (2)以课堂为基点,探究“统整阅读”的教学策略; (3)以评价为标准,改进“统整阅读”的课堂教学行为; (4)以反思为手段,整理并总结“统整阅读”的有益经验,指导日常教学。 2.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 研究内容:①明确研究方向,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②确定研究教师,组建研究团队,划分研究网络。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和相关理论。 (2)申报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 研究内容:课题开题报告、子课题研究论证和协调工作,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3)实践阶段(2015年4月—2017年12月) 研究内容:①进行实验。组织检查和督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 进行阶段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③召开中期汇报会,进行经验交流。 (4)研讨阶段(2017年2月—2018年4月) 研究内容:根据各子课题按既定目标实施情况,改进实施方案,并进行阶段论证,评估和总结,初步形成阶段性评估检测报告。 (5)总结阶段(2018年5月—2018年9月) 研究内容:①整理研究资料,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② 形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总结报告、课题报告、专题介绍、案例分析等) ③进行成果展示 3.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①分析国内外专家对“阅读力”“统整阅读”“群文阅读”“主题阅读”等的研究关注点,确立我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②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思路。 (2)行动研究法 ①根据研究内容分子课题展开内容研究。 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重点关注:“统整教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和“统整教学”教学评价的研究。 (3)个案研究法 对个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反思失败与成功的案例,优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4)经验总结法 在试验、验证、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专著和论文。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1.主要观点 (2)基于小学生阅读力提升的统整阅读的实践研究,从内容而言,是将情感内容、风格结构等相近的文章进行整合,确定统一的主题,并在主题的带领下开展阅读的方式。从形式而言,采用“统整阅读”的教学策略,即:精读一篇——略读多篇——对比发现——评价总结。从特点而言,它是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最终目标,以发现、创造、推理为课堂核心,以归类整理、对比分析为研究手段,以机智、顿悟为表现形式的课堂实践研究。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清晰可循: 课题的目标定位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力。通过小学生阅读力的内容要素、梳理教材确定“统整阅读”的主题,探索“统整阅读”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以及教师的教学评价研究等五个方面开展提升小学生阅读力的研究,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内容丰富,目标指向准确。 (2)研究内容和而不同: 研究内容关注的是阅读教学,这与很多的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本课题研究的抓手在于“统整阅读”这一教学策略的不同。即,将阅读与应用能力作为一个显性指标进行考量,而将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隐性指标进行追求。 (3)意义价值实际长远: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阶段成果(限5项) |
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团队网络示意图、学习笔记等 |
文字资料 |
2015年1月—2月 |
开题报告、子课题论证材料、子课题研究计划 |
文字资料 |
2015年2月—3月 |
|
教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象资料。阶段小结、课中期报告。 |
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
2015年4月—12月 |
|
阶段论证会、阶段性评估检测报告 |
文字资料 |
2017年2月—4月 |
|
教师、学生各类获奖集、经验交流材料、子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 |
文字资料 |
2018年5月—9月 |
|
最终成果(限3项) |
研究报告 |
文字资料 |
2018年7月 |
教师教案集 音像材料、 论文、案例集等 |
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
2018年7月 |
|
其他资料 |
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
2018年7月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研究能力 课题主持人徐苏曾主持过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教科研论文多次获省市级奖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均为35岁左右的年青骨干教师,学历层次高,都有一定的教科研经验,均承担过市区级课题研究工作。 我校是拉萨路小学的分校之一,学校依托名校资源,借鉴名师经验,教师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对课题的研究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2.前期准备工作 学校邀请专家多方位对哲思能力培养进行解读,提高了认识。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对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相应的文献资料搜集,储备了知识。同时,对名校课堂也有观摩和思考,丰富了经验。 3.保障条件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是新建立的学校。校区硬件设施较好,班级配置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有专门的多功能教室、电脑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办公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 学校针对本课题拨专款6000元作为前期研究,并有教科研基金作为资金保证。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追加资金投入。
|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捌仟元的研究经费。 本部门(单位)帐号:3201130201201000499492 开户银行:紫金农商银行迈皋桥支行; 户名: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四、课题委托管理部门意见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高校、大市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