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小学“正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浏览数量:1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4-03-21      来源:本站

一、课题研究人员资料表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研 究 专 长

徐苏

1972.11

校长

一级教师

教育教学研究

工作

单位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Email

pplxusu@sina.com

通讯

地址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邮 编

210028

 

13851500474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南京市第八期个人课题立项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或市级以上获奖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获奖)论文的报刊(论文级别)、出版论著的出版社

日期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研 究 专 长

刘晓红

1981.5

教科室

主任

二级教师

教育教学研究

工作

单位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Email

Zdyhlxh@163.com

通讯

地址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邮 编

210028

 

13770502332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参与学校十一五规划课题

《以美育人,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栖霞区第六期个人课题

《小学语文“三类”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结题

南京市第七期个人课题

《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单的案例研究》正在研究中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或市级以上获奖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获奖)论文的报刊(论文级别)、出版论著的出版社

日期

《巧用生活资源  激活阅读欲望》

《写作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2

《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教研参政》

 

2013年第9

 

 

 

 

 

 

 

 

 

8

姓  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

职称

研 究 专 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李世刚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一级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子课题1

负责人

葛家金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一级教师

小学教学研究

子课题1

负责人

尚仕娟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高级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子课题1

资料整理

周荣婷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子课题2

负责人

李  梅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子课题2

资料整理

陈立云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一级教师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子课题3

负责人

贡  蕾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一级教师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子课题3

资料整理

严  雯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拉萨路小学分校)

二级教师

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子课题3

资料整理

 
















 

 

 

 

 

 

二、研究方案要点

1.研究背景及价值(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论与实践价值)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这样要求:“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此要求表现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关注,促发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对教学效率的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研究的重要话题。 

对学校教学现状的思考。在我校组织的几次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听课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同问题:①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②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③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  

我校是一所新建立的学校。20139月,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与支持下,我校与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成为拉萨路小学分校之一。建校之初,我校即从校名、建校经历、学校愿景等出发,确定了“养正”的校园文化和“正学、正心、正行”的学风。为了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我校积极挖掘“养正”校园文化的潜能,努力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正学”课堂。以期通过对小学“正学课堂”的教学研究,凸显我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转变教与学的理念。改变教师的课堂角色:让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由经验变为科研;由现成变为生成;由师长变为朋友;由老师变为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有自主人格的人;由内向羞涩变为勇敢大方;由对知识的背记变为对规律的总结。

②诠释“正学课堂”的内涵。即:内容正确,方法正当,评价正好,状态正品(正德)。具体指:从知识层面的目标而言,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旁征博引的拓展应是正确无误的。从技术层面的目标而言,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要适切,方法要正当。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而言,教师的评价及时且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而言,重视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③凸显“正学课堂”的特点。“正学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讲授课而言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掌握,强调一课一得。具体是通过复习单的形式进行展现。复习单在传统练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凝聚了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

3)理论与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

①“正学课堂”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知识的积累转变为方法的掌握。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正学课堂”号召教师进行课堂角色转变,充分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

实践价值:

①对学生成长:“正学课堂”的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②对教师提升:“正学课堂”的实施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③对学校发展:“正学课堂”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①“正学课堂”: 即:内容正确,方法正当,评价正好,状态正品(正德)的课堂。具体来说:从知识层面的目标看,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旁征博引的拓展应是正确无误的。从技术层面的目标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要适切,方法要正当。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看,教师的评价及时且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看,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②小学“正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是指以培养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会做人的合格小学生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研究。

2)理论依据:

①认知学习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②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③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这一最新教育的理念的要求。

 

3.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1)对课题研究状况的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校在进行,而且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比如上海洋思中学的“洋思经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等都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育能力。这些成功的经验都是发生在中学的课堂。相比起中学,如何在小学的课堂实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等问题促发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2)对相关文献检索的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理论成果也很丰富,相关的文献资料都有记载。如:《福建大学报》2003.02登载颜巧艺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江苏教育研究》2011.11刊登刘金玉的《试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兼谈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等。

“教学有法”,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有规律可循,有一定的法则和模式,但“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模式、方法都不能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必须根据学校条件、教师状况、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情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因此说,模式可以学习借鉴,可以多元创新,但不能复制。每所学校都有特殊的生情、教情、校情。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针对各种因素与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理论设计与课堂教学模式,适合的、多元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提出了以“小学‘正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希望寻找到适合我校校情的小学课堂教学,培养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会做人的合格小学生。

4.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1)研究的目标

①通过“正学课堂”的建构与实施研究,使我校“颐和养正”的办学理念落实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形成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③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2)内容要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小学“正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包括以下三个子课题:

子课题1:我校学生学习品质的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

子课题2:我校教师教学素质的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子课题3:学校的教学资源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子课题4:“正学课堂” 的课堂教学研究。(分语文组、数学组、小学科组)

具体包括:

⑴现今课堂教学方法的利弊梳理。

⑵当前我校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方式调查分析。

⑶将教学研究方法校本化的研究。

 

5.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正学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讲授课而言,注重知行结合的课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学习能力。其特点是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考验的是老师的教学素养。强调大家共同学习,师生一起成长。

2)可能的创新之处

①教学目标有所转变。课堂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要求学生记住了多少,而是在意学生学会了什么。整节课上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考验的是老师的教学素养。

②教学形式有所改变。由“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中心,主动接受”。课堂思辨色彩增加,大家共同学习,师生一起成长。

 

6.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根据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从而为我校该课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与理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

2)实证研究法。对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先赚采用问卷、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归纳当前我校课堂存在的问题,以期在下面研究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3)案例研究法。对于实验班的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采取追踪调查与研究,反思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修正课题的研究方向。

(4)经验总结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由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通过写论文、报告、专题总结等形式从研究者经验事实层次进行总结。由教科研人员在把握整个过程,并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按理论层次总结的标准进行科学分析和概括。

7.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1)调查组织阶段(20142—20144月)  

研究内容:我校学生情况、教师情况及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

成果形式:《课题申报表》、专家讲座、教师学习心得

2)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44—20147月) 

研究内容:课题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课例研讨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制作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象资料、课题研究相关学习资料 

3 深入实践阶段(20148—20157月) 

研究内容:实验班课堂教学模式 

成果形式:实验班教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型的教学实况录象资料、教师学习资料、实验班纵向对比数据资料、横向对比数据资料、说明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资料、实验班总结的“正学课堂”教学模式。

4)全面实施阶段(20158—20167月) 

研究内容: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成果形式:优秀教案集、课题研究论文集、课堂教学实录、教师教学论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实况录象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各学科修改完善后的“正学课堂”教学模式文字稿。 

5)总结深化阶段(20168—20169月)

研究内容:小学“正学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成果形式:教师、学生各类获奖、经验交流材料,结题报告。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课题主持人与核心成员的研究能力;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过去的基础、文献搜集、调研工作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如时间保证、经费投入、资料获得、实验条件等)

 

(1)  研究能力:

课题主持人徐苏曾主持过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教科研论文多次获省市级奖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均为40岁左右的年青骨干教师,学历层次高,都有一定的教科研经验,均承担过市区级课题研究工作。

我校是拉萨路小学的分校之一,学校依托名校资源,借鉴名师经验,教师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对课题的研究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2)前期准备工作:

学校邀请专家多方位对“养正”文化进行解读,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对“正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文献资料搜集。同时,对名校课堂也有观摩和思考。

3)保障条件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是新建立的学校。校区硬件设施较好,班级配置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有专门的多功能教室、电脑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办公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

学校针对本课题拨专款2000元作为前期研究,并有教科研基金作为资金保证。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追加资金投入。

 

9.预期研究成果

 

1)实验过程的研究报告

2)教师教案集

3)音像制品(指:各种类型的示范课课堂教学实录)及相关教案、反思

4)研究教师撰写的论文集

5)其他资料(包括专家指导讲座、教师心得体会、课题研讨会资料等。)

     

 

 

 

 

 

课题主持人(签章)

年    月    日

三、评审意见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公章):

 

        

 

区县教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区县教科室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    月    日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