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2月,心怀感恩 爱心永恒

浏览数量:0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5-02-06      来源:本站

一、活动意义:

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心怀感恩,爱心永恒”、“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美德。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之心的人,必定是人格健全之人,必定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本学期,学校围绕“学会感恩他人,构建和谐校园”这个主题,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情感教育”,培育校园“感恩文化”。通过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与扶持;引导学生珍惜现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本次活动以开展感恩教育为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精心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二、活动目的: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

     

三、活动建议

为了让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利于推进,我们建议各中队围绕“感恩生命,孝敬父母”、“感恩老师,勤奋学习”、 “感恩社会,奉献文明”这几个主题来开展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懂得怎样做是真正的感恩。

四、活动原则

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特制定如下原则:

1.发动性原则。各中队要切实联系实际,做到有效的宣传和发动,和家长一起搜集图片,文字等资料。活动的发动,要具体并有针对性。

2.过程辅导原则。活动中,既要讲形式,也要讲实效。因此,各中队辅导员要充分关注活动的过程,注意强化活动效果的安排,使自己中队的活动有如冲浪,有声有势的进行。

3.家校结合原则。中队在设计自己活动的同时,要尽量引导家长参加活动,有条件的中队,可在家庭中开展,争取让更多的家长走进孩子的活动,走入教育。

4.成果性原则。活动要有成果,我们的成果,以“征文竞赛、图片展、各中队黑板报、各中队主题队会”等形式进行展示。要特别关注过程,留好活动照片。

五、组织管理

本活动由学校大队部具体组织管理,以中队或年级为基础单位开展。

六、活动时间

2014年2月3日-2月28日

七、活动步骤及内容

(一)认识“感恩”

    1.认识感恩。开展读书、讲故事等活动来认识感恩,理解感恩。

    2.宣传感恩。开展推荐阅读感恩美文、讲感恩格言,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感恩经典作品,达到陶冶心智、濡养德行的目的。

3.我说感恩。运用黑板报、班会、晨会等开展你说我说大家说“感恩”。

4.感恩教育。在综合课中,开设“感恩”课程。开展感恩教育,并在实践中形成感恩教育教材。

5.营造“感恩”氛围。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板报画廊、校报校刊、校园电视和校园网站等传媒,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感恩美文、诗歌、警句及感恩榜样(人与事),形成感恩环境文化,营造感恩教育的浓烈氛围。

6.全校师生发表《感恩倡议书》,学生间自发联合发表《感恩宣言》,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感恩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行动“感恩”

1.体验“感恩”

(1)体验父母之恩。

  A、开展征文活动。

不失时机地倡导学生写感恩家书,如《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相册》等,班级分别编辑成《感恩家书》。

  B、专题体验感恩活动。

举行“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主题队会:

    1、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2、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3、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2)体验老师之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撰写日记;

    2、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

    3、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