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学校2015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浏览数量:0     作者:童媛媛     发布时间: 2015-02-04      来源:本站

一、建设基础

(一)背景分析与重要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式,同时也不断改变着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发展模式,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加快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性具有重大作用。

1、教学科研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工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校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拓展广大师生员工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学校管理的需要

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校园网络覆盖面较全,全校基本实现无线AP全覆盖,部分区域信号还比较弱,无线网络有待完善。

2、学校缺少统一的门户网站和各类应用平台,各类资源较为分散,未能形成统一。校园办公平台目前还只能依靠外部公用云盘,安全性存在极大隐患。

3、缺乏中层管理机构,管理尚未规范,人员配备与创建标准差距较大。

4、师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参与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生活的行为方式,师生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各项信息化课程整合亟待开发与实施未能形成规模。

5、微机教室、控制中心文化布置以及氛围尚未营造。

6、2015年须新增微机教室一间,全自动录播教室一间。

7、在区电教中心指导、帮助下实现硬件标准化,软件应用示范化。

目前,学校的各项工作即便创建规范化还尚有差距,要实现示范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上述各项改造及新建费用(除技术装备统配外约需10万元)

二、建设目标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是: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为指导思想,建设较完善的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推动我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示范化,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建设数字化校园具体目标:

1、建设一个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的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的以有线为基础、无线作补充的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

2、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网络及应用进行全面集成;

3、建设学校数据中心,实现流控、安全、备份等建设目标,以提供对网络应用较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完整而全面的体系,其建设又是分阶段、分层次的。结合我校实际,必须要规划灵活可扩展性较强的数字化校园网络。以下是基于硬件网络设施、应用支撑体系、公共平台、应用系统、校园信息门户等多层次的校园网络体系架构。

硬件网络设施:网络是数字化校园最基础的设施,它构成数字信息的载体。

应用支撑体系:作为核心支持系统的应用支撑系统,提供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目录服务、域名服务等支撑体系。

公共平台:公共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它为数字化校园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服务,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以及应用间的系统调用和统一的用户访问接口。公共平台包括用户管理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等。

应用系统:主要是教学、科研、管理的各种应用系统,用于满足教职工和学生对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信息门户:校园信息门户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访问入口点,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使用界面。用户进入门户后,除了可以看到公共信息外,只能看到与其身份相符的各项服务,成为个性化网络门户。校园信息门户其主要功能包括:统一访问入口、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导航。

     基于上述网络体系架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校园网络,最终形成核心千兆、无线补充覆盖、多种网络接入的校园基础网络,覆盖我校所有区域。

1、计算机网络系统

对现有网络核心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服务器一台,对现有真实服务器进行虚拟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千兆连接; 

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完善。改造有问题的综合布线和设备;对没有综合布线或综合布线未使用的按六类综合布线标准进行建设;

对网络出口重新设计,实现负载均衡、WAN优化,在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公网出口冗余,提高因特网访问速度;

2、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安全、可用、备份等功能的学校数据中心,为网络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3、网络安全建设

本部分包括出口设备、网络准入制度、入侵检测和防御、统一安全管理等建设,主要保障网络及应用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4、无线补充建设

在部分尚未架设无线区域部署无线接入点,作为有线信息点的补充,随时随地实现数字化在校园内的应用。

(二)应用系统建设及集成

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等目标,以门户为入口,将工作流贯彻至各个平台,形成以协同办公为基础的应用集成管理。

1、建立较完善的系统安全机制

2、实现基于强大工作流平台的协同办公系统

3、完善FTP共享管理系统

4、集成外网邮件系统

5、应用集成

基于系统平台,采用高效、成熟的二次开发框架对校内现有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现有应用系统须公开接口或数据库)。集成如下系统:

集成校园无纸化办公OA系统

集成多媒体教学平台FTP资源库

集成学生、班级、教师博客系统

集成图书管理、数字化图书系统

集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集成教务成绩录入、分析管理系统

(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资源丰富、信息畅通、管理先进、高效快捷、师生互动、社会共享的教学资源信息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1、全自动数字化录播教室

全自动数字化录播教室是数字化信息处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际情况出发,拟逐步建设约50的全自动数字化录播教室,主要完成下列功能:精品课程的录像制作;教学课件的视频、音频采集;新闻宣传节目等的制作;现场直播领导讲话,访谈节目、网络课堂直播等。

2、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建设(与新建微机教室通用)

(四)数字化服务设施建设

主要建设校园“一卡通”、视频点播、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

1、校园一卡通建设:拟建设“一卡通”等系统,使之在各方面都得到更充分地利用。

2、强化视频点播、直播系统建设。

四、预期效果

(一)示范化数字化校园建成后,将会形成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等为一体的数字网络空间,校园网运行环境会大为改善。

(二)重点建设教学资源库,建立起条件优良、功能配套、管理规范的优质资源公用系统和共享机制,实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通过资源平台的建设,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广大师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三)通过示范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学校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方面缩小与兄弟校的差距,为学校辐射能力增强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持。


栖霞教育之家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