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0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7-05 来源:本站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新校园、新文化、新教育”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重点,以引导广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为工作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进文体科技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活力校园。
二、实施原则
本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
三、活动内容设置
(一)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专兼并举,高素质、有特长的指导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文体方面的特长,加强教育与培训,形成一支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二)构建多层面活动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以学校、班级和个体三个层面的校园文化和道德实践活动,每一层面的活动都能够形成独立的系列,促进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灵活性、趣味性和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活动环境。
1、校级活动。要使学校各种学术活动、文化活动等制度化、规范化,使这些重要活动办得隆重、热烈、简朴、富有特色。要将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表彰大会等仪式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激励师生珍视荣誉。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举办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教师论坛、教师才艺大赛、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班级活动。每周要举办一次班会,并做到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资料齐全;要积极开展健康歌谣、诗文、课本剧、小话剧的创作与比赛活动;要开展好绘画、书法、手抄报、小发明、小制作等创作与比赛活动。
3、个性活动。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文艺、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特长的发展。
(三)创设品牌活动项目,形成活动特色学校。
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地区特点,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体育、文化艺术、科学普及、游戏娱乐等方面,创设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学校品牌活动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的特色,使广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
(四)开展创建“学习型校园”活动
构建学习型学校是走向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各学校要努力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并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活动,全面提高教育理念,构建学习型的校园,使学校质量稳步上升。
四、实施方法
1、课外文体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学校在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组织多层次、多样化、生动活泼的课外文体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增强课外活动的吸引力,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活动的需求。
2、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环境和氛围。
3、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4、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于在组织学生文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学校将予以表彰,并优先考虑各级各类评先评优。教育局将把各校开展此项活动情况作为每年“校园文化建设十佳校”评选的重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中小学文体科技活动领导和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排斥利于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师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将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